本文系原文作者向远之投稿
作为一个老媒体人,我最近开始有点怀旧了,怀念我的青葱岁月。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自己水嫩那个时候的样子,而是那个时候,一切似有都还有些规则。
在我的记忆里,企业和企业家之间互相撕逼也常常是有的。可是,是不是那时,那些人比较正经?传统观念比较强?比较尊重荣誉感和羞耻心?Anyway,他们在对战的时候还是真刀真枪的,大家在媒体上你一言我一语,金刚之怒,血流五步,所有的一切都是尊严而有仪式感。
不过这类血性男儿似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无踪,背后使绊子、雇枪手、泼脏水的事越来越多,全然是泼妇作风,感觉不到那种光明、精进和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只有为了不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酷。
也许最接近的一幕大戏就是宝万之争了吧。王石谈情怀,谈企业家精神,谈公司文化,正义凌然;但是被外界认为是野蛮人的宝能在公关策略上也并不弱,他们谈市场文化,谈产业逻辑,谈公司利益。王石是彬彬有礼,对宝能抗拒之余不无尊重,而宝能同样对王石敬佩有加,不亢不卑。
你可能会觉得我热点都过去了,还逼逼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最近也有一个公司打了收购公关战,齁着我了,不吐一下,有点难受。
故事的发生大概是这样的: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提出了私有化要约,试图回归A股。借壳A股上市的体检行业老大美年大健康随后提出了收购要约。张黎刚拒绝了,组织了新的买方财团,美年大健康提出了新的价格,比张黎刚的要约价高出了40.4%。
本来呢,这也就是一桩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或卖或不卖,都是市场行为。最终投资者会跟着理性做选择,这故事就结束了。不料,一场肮脏的公关战役就此打响:简单地说,对美年大健康的污名化公关战,如火如荼。
张黎刚:口无遮拦的企业家
在商业世界里,并购案就是吃饭喝茶一样,乃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对于张黎刚来说,选择也本很平常,要么接受收购,大家一起去做大蛋糕;要么拒绝收购,凭借有限的资源和巨大的压力去挣扎求存。那么,面对收购的时候,理性的企业家往往就会很聪明地向收购者、投资者以及公众做一个透明化的说明,以期所有人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选择,获得支持。王石在这点上就做到了,他公开地表示对宝能及潮汕帮的敬意,甚至说是一家人,不应该打架。
而张黎刚一上来就选择了恶语相加。在最早的拒绝公开信中,他说:“我相信这无疑是敌意的,也是恶意的。”“这个收购要约可能意图对爱康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造成心理干扰并获得不当的竞争优势。……反对任何恶意的竞争,反对一切试图影响爱康发展、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
接着,张黎刚开始了一系列对美年大健康的污名化,把对方的价值贬损得一文不值。在12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他这么贬低美年大健康:“但对于酒店行业,一个五星级酒店与五星级酒店之间,需要合并吗,有价值合并吗?其实没有的。”他进一步表示,“如果一个二星级的宾馆接管一个四星级宾馆,对整个行业是灾难。”
这个看似形象的比喻在商业世界里十分恶毒。我们都知道,商业的成功取决于一系列高明的商业动作,其中包括了资本、多元化、布局等等,因此,只有商业方法高明与否,而不在于“高贵与否”。通过这个比喻,张黎刚就把美年大健康贬低成了土豪,而他则成为了“受伤的贵族”。
可是张黎刚的证据是什么呢?爱康国宾的平均客单价500元,而美年大健康的平均客单价300元。根据我对两家公司的资料研究,爱康国宾的平均客单价高,是因为它的网点少,运营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设备维护成本高所导致的。而美年大健康的价格低,是因为通过合并了慈铭体检,拥有了更多的门店,整合了资源,进行了优化管理,均摊了成本,因而使整体成本下降,因而使它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规模利润。
我们都去过便利店吧?夫妻老婆店的价格往往比连锁便利店的价格要贵。连锁便利店的服务、品质比夫妻老婆店要好,但价格更便宜。因为夫妻老婆店的管理成本,要比集约化了的便利店要高得多。所以,张黎刚其实就是立志要把爱康国宾做成高价格的夫妻老婆店,却还要制造贵族的假象。
然而,更恶劣的是:张黎刚不但要污名化美年大健康,他甚至进一步把这种标签化贴在了美年大健康企业领袖的身上。在许多场合中,他说,(美年大健康的董事长)俞熔是搞金融的。“中国的合并,都是资本的合并。”这基本上是把俞熔矮化成为了煤老板。
实情是什么?俞熔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而去年和美年大健康合并的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与此相比较的是,张黎刚正式的学位是生物学硕士,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肄业。我不能因此说张黎刚不合适做体检专业,因为这是一种学历迷信。而张黎刚为了贬低对手,如此强调行业背景和经历,他回头看过自己的学位证书了吗?
我不知道如果阿里巴巴要收购爱康国宾的话,张黎刚会不会说,马云是搞小商品的?或者腾讯要合并的话,会不会说,马化腾是搞软件的?
撕扯与罗织
就在美年竞购爱康国宾的关键时刻,向来形象稳健明亮的美年大健康,突然遭遇一系列黑稿的攻击,强度之大,密度之列,在企业并购事件中鲜有发生。
这些稿件的准备、发布和密度上都精巧得十分蹊跷,令人疑窦丛生。当然,每一次重大财经事件发生的时候,都有诸多江湖好事者会做出各种挖掘、猜测或者质疑,也没有什么证据认为这些稿件为张黎刚所指使或授意。
然而这些貌似公正的文章用意却十分地恶毒。比如,在最近一篇标题为《为美年大健康站台的投资人,你们该醒醒了!》的文章,个个小标题触目惊人,并且直指美年大健康收购爱康国宾可能导致国人之祸。在一个并购案尚未尘埃落定之际,这样几乎毫无理由的指控,这个作者到底是有多恨美年?
另外一篇谬种流传的黑文《美年大健康,你有资格整合体检行业吗?》更是把美年大健康的业务行为描写得如同乌鸦一般黑。这个名为王春龙的作者,深文周纳,把历年来美年大健康出现十分有限且未经查实的负面新闻,做了深度包装,罗织罪名,意在毁坏美年大健康的名声。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的态势下,关于美年大健康的负面新闻也许还会不时地浮现出来,从各个方面来诋毁、污蔑和矮化美年大健康,无论这些文章表面来自于何方,对于真正的源头出自何处,相信观者心中也自有定论。
做企业,先做人
相比起来,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下对张黎刚有任何的不敬之词,更没有对张黎刚做出个人攻击,相反地,在所有的场合中,俞熔一直强调对“爱康国宾和张黎刚先生保持最大的敬意”,即便在张黎刚如此咄咄逼人的公关攻势之下,仍然没有改口。
我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会通过污化和矮化对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小了说,是这个企业家心胸狭窄,不成熟,感情用事;从大了说,企业家缺乏胸襟,格局观,也缺乏与市场、与世界相处的价值观。
尽管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不会由公关的方法或手段来决定,但是一个企业的公关手法,可以洞见这个企业和企业领袖的作风。做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由一个富有远见,并且成熟理性的企业领导人,反应在公关手法上,则是进退有据,有力有礼。依靠抹黑公关,行之不远尔。
作者:向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