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海尔、美的、英特尔等全球500强企业,部分公司建立情报组如下:
图:四大公司情报组建
说起海尔, 可谓是中国的传奇式企业。1984 年12 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 1991 年海尔兼并多家企业海尔集团诞生了。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13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992.2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发展至今, 20 年的历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品牌、质量、科技、管理还是市场、服务、环保、科教等方面, 海尔无不取得令人瞩目的累累硕果。现如今,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1、海尔集团竞争情报系统组成
海尔集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进入世界品牌之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重视铺设信息获取网络,重视竞争情报的运用。
1.1 完善的信息调查网络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为了及时监控市场变化,海尔建立了全国信息网,将触角伸到全国2800多个县、9000多个点。不仅如此,海尔还建立了遍布五大洲的信息中心,如蒙特利尔信息站、洛杉矶信息站、阿姆斯特丹信息站、里昂信息站、东京信息站、汉城信息站、悉尼信息站、香港信息站等,这些信息站利用其地理优势,能够动态及时地获取国际最新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并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信息,为海尔监视竞争对手、制定海外市场策略提供了准确有益的情报。纵横国内外的市场信息调查网络确保了海尔能够随时掌握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市场需求动态和规律,从而根据各目标市场的特征不断地开拓新市场,使海尔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市场空间。
1.2 细致的专利检索体系
专利是获取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来源,海尔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了充分利用。早在1988年海尔就建立了一套简便易查、全面实用的检索专利卡片系统(又称专利文献人工检索系统)。该系统搜集了1974年一1986年世界25个主要工业国家有关冰箱的1.4万多条专利文献题录。这些题录涉及所有与冰箱制造有关的内容,供科技人员使用。199()年,海尔集团订购了3种中国专利公报和制冷领域的专利说明书,使之与“专利文献人工检索系统”配套,通过题录可以直接查到说明书原文。1992年,海尔集团公司设立了国内企业第一家知识产权办公室。同时,集团与中国专利局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建立了“中国家电专利文献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自动数据库形式累计了3万多件家电专利文献,使专利文献工作由手动变为自动,大大提高了检索的速度、质量、准确度,实现了专利文献信息管理自动化。这样,技术人员查阅专利信息更加方便,促进了技术开发的效率,大量科技成果及新产品的推出,为海尔成功的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专利信息支持。1995年海尔又与青岛市科委专利服务中心联手,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对最新的专利公报进行动态监控,将家电类专利文献进行摘录,以月度为周期汇总编制成微机数据库形式,再将其进行二次加工,按所属企业的产品将信息汇编成专题产品文献册,定时向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专利信息。1996年与国家专利信息中心、省专利局、市专利信息中心合作,选择各服务机构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为企业不同角度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专利信息,形成一套稳固严密、易操作的专利信息来源渠道及加工分析网络。1997年,海尔的专利文献工作又有了质的飞跃,知识产权中心把目标对准国外拥有最先进技术发展的大公司、大企业,充分利用巨大的文献优势,监控国外大公司的专利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同自己的技术开发相结合,赶超世界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海尔对已有的产品项目进行国内外技术动态信息监控,从项目涉及的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目标公司等不同角度进行专利跟踪,形成课题积累资料库、竞争对手技术资料库,做到随查随用,知己知彼。海尔 设 立 了明确的集团、本部、事业部三级专利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中心作为集团管理部门不断扩充人员、深化工作,行使总体管理职能;本部设立专职知识产权专管员;各事业部设立兼职专利管理人员,具体执行实际工作。
1.3 全面的标准情报搜集网
海尔认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设计出来的,其前提是以先进的标准为基础。高标准化能够促进物流整合,高标准化能够提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速度,高标准化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高标准化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障。为了实现冲刺世界500强的目标,海尔时刻注意利用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信息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保证所有标准的有效实施,海尔集团一方面同50多个国内外标准研究机构、认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跟踪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确保标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集团内部局域网上建立了“海尔集团标准化公告”平台,设立WTO/TBT通报、国内法律法规指令公告等栏目。集团标准化办公室将掌握的标准信息及技术监督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通过公告栏在集团内部公告,确保各事业部都能及时得到信息并开展相关工作。
1.4 百度eCIS
海尔以前搜集准备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流程是:人工上网搜索、定期剪报,然后将情报素材进行人工分类、整理、分析,形成满足各部门需求的竞争情报报告。这种工作方法搜集的情报不仅零散、缺乏系统性,而且不易统一存储、实时性也很差。情报人员80%的时间都用在情报的搜集、分类、整理等前期工作上,而最终由人来做判断、分析信息并得出结果的后期过程只有20%,这并不能满足海尔迈向国际化的需要。海尔企业内部经认真探讨,并邀请专家进行详细评测,最终选择了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即百度ec)作为海尔集团竞争情报系统搭建的软件平台。
2003年5月份,海尔eCIS系统一经投人使用就大大提高了海尔的竞争情报工作效率:系统中日常情报信息流量达到20多万条,有价值的供决策层参考辅助决策的情报4000多条,以前需要耗费一整天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现在只需3个小时就可完成,信息采集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2003年6月份,在美国对中国家电的反倾销案中,海尔e-CIS系统“大显神威”,获得了海尔情报人员的一致好评。
2、 海尔竞争情报系统的应用
海尔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除了海尔人在企业管理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海尔模式”外,信息系统的贡献对海尔功不可没。2003年6月份,在美国对中国家电的反倾销案中,海尔的情报人员显得格外游刃有余。“我们几乎在第一时间给出管理层家电行业反倾销项目的报告,报告的速度和质量都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海尔中央研究院研发部信息科竞争情报系统的负责人王瑞峰说,“以前我们碰到这种事情都要加班加点,忙得焦头烂额还完不成报告。”王瑞峰庆幸海尔从2003年5月份就开始使用的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在这次实战中帮了大忙。
2.1 应用背景
海尔集团自创立20多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的挑战,海尔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加强了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加工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竞争情报理念开始深入企业,海尔也逐步意识到建立一套作为企业神经系统的竞争情报系统越来越重要,并指定了相关部门来研究如何设计这套重要的系统。作为信息情报系统的主要负责部门,技术转化部根据自身需求先搭建出了一个应用原型系统。但由于情报信息的采集、分类、检索等涉及到较多的核心技术,继续使用和完善应用原型系统代价巨大。因此,海尔想到了采购国内专业厂商生产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过了解比较,海尔发现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具有流程设计规范合理,信息抓取能力强,系统稳定,安全控制机制严格等诸多优势,于是将目标锁定到百度上,经过海尔企业内部的认真探讨,以及邀请专家进行详细的评测,最终选择了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即百度eCIS)作为海尔集团竞争情报系统搭建的软件平台。2.2 eCIS全面应用海尔以前收集、准备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流程是:人工上网搜索,定期剪报,然后将这些情报素材进行人工分类、整理、分析,形成满足各个部门需求的竞争情报报告。这种情报处理流程不仅收集的情报零散,缺乏系统性,而且情报不易统一存储,情报的实时性也很差。"情报人员80%的时间都花在了情报的收集、分类、整理的前期工作上,而最终由人来做判断、分析信息得出结果的后期过程只有20%,"王瑞峰说,"这种情形下我们收集商业情报的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海尔将收集情报的漏斗摆正,前期的工作由"机器"(即百度eCIS)来做,收集、整理归类情报大大简化,所需时间只占到总的情报处理时间的20%,情报人员可以腾出剩下80%的时间来进行判断、分析等高等级的意识能动作用,比如情报的分析处理和情报产品的制作工作。比如通过百度竞争情报系统中关键情报课题(KIT)的功能,管理层提出课题后该课题就会上传到系统,再由管理人员根据相关内容建成相应的子课题,然后对系统自动采集搜索得到并自动归类到各子课题中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分析加工,形成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情报项目报告。海尔竞争情报系统的情报流转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竞争情报系统的流转模式图
实施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之后,经过短短3个月的运作,目前海尔eCIS系统中日常情报信息流量为20多万条,有价值的供决策层参考辅助决策的情报4000多条。"情报是一个更新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通过计算机和强有力的搜索系统来完成,效率之低是不可想象的。"王瑞峰深有感触,"以前需要整天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只需要3个小时,信息采集的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由于现在海尔各种情报信息的发布完全通过百度eCIS以Web的方式进行,情报信息发布的效率也极大提高了。"一个转变是,企业情报不再是企业最高层几个管理者才能看到的特权产品了,现在我们每个事业本部,如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事业本部的中高层负责人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浏览器登录百度eCIS系统查看最新行业信息和相关情报分析。"王瑞峰介绍。据他估计,有些热点信息每天的访问量高达数百次,百度eCIS已经成为海尔内部人员获取竞争对手、外部环境和内部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情报部门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为各个产品线服务,情报部门的作用和业绩也更加突出,这一切均归功于集团对百度eCIS的应用。
3、百度eCIS
早在2001年,百度公司就引入全球500强热捧的竞争情报理念,借其全球领先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出国内首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eCIS1.0,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全球接轨做出探索性尝试,与百度签约的早期用户包括海尔、中国移动、一汽等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该系统在大量调研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情报角色”概念,能有力支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百度eCIS具有优异的性能,强大而丰富的功能和专业、易用的人机界面,使企业快捷高效的进行竞争情报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1原理百度eCIS在大量调研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情报角色概念,根据不同角色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作用设计不同的工作台,通过严格而灵活的权限机制将各种角色工作台有效结合、协同工作,完成情报规划、搜集、分析、发布、存储、评估等一系列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环节,形成完整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构建强大的情报中心。百度eCIS采用先进的情报理念、完善的情报计划模型、领先的信息采集分析技术、多种形式的情报发布存储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并辅以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情报
采集、分析和发布提供全面强大的支持。百度eCIS由情报计划模块、情报采集模块、情报加工分析模块、情报服务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其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百度eCIS功能结构图
情报计划模块,用户根据KIT/KIQ竞争情报模型在该模块中设置关键情报课题,进行分解和分析。系统自动将符合该主题的最新情报推送供用户参考。该模块可以有效辅助用户进行针对自己企业和决策的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
情报采集模块,根据用户指定的情报源,利用百度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在互联网、内部网、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多种信息源中全面、实时的获取各种所需的情报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传送至情报加工模块进行处理。
情报加工分析模块,对采集的各种情报进行自动分类、过滤、去重,与各种信息自动建立关联。之后推送至用户端,供其进行情报编辑、整理、分析、存储等操作。用户可以任意设定各种规则等,实现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情报定制。
情报服务模块,为使用百度eCIS的所有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情报交互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浏览检索情报工作人员发布的各种情报,并可以定制针对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情报,使情报真正"合我所需,为我所用"。
系统管理模块,百度eCIS采用B/S架构,管理员可以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的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设置各种系统参数。百度eCIS同时还独有系统自动监控程序,24×7自动监视系统运转,自行排查各种故障,对于无法解除的故障自动通知管理员及时解决。
3.3 功能优势
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以百度全球领先的信息采集、分类和检索技术为核心,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其优势介绍如下:
◎专业的KIT/KIQ模型,使企业竞争情报计划有章可循;
◎高效率实时监控,分秒监测众多情报源,而带宽占用极少;
◎高速度情报采集,95%的信息分钟级采集到本地;
◎专业化分析索引,海量数据亚秒级响应;
◎多途径情报存播方式,可以将情报直接发布、推送,或以文件、数据库等形式存储,便于对信息的后期整理分析;
◎多功能情报检索系统,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用户的对竞争情报的各种检索查询需求;
◎丰富严格的权限机制,确保情报的保密性、安全性和专有性;
◎自由定制个性化情报发布模板,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特色;
◎简单强大的管理维护,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对系统进行所有管理维护操作;
◎完善的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各种配置和界面定制服务;
◎丰富的接口,采用XML标准语言和多种API,可作为企业竞争情报平台扩展多种应用。
来源:IC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