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正成为半导体新星。
筑梦向南,聚沙成塔,南沙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的新灯塔。6月25日-26日,在芯谋咨询承办的2022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南沙新推“强芯九条”政策,从重大项目落户、企业融资、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补贴企业生产性用电、支持企业开展车规级认证等9个方面进行扶持。就在6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展开地图来看,南沙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 距中国香港38海里、中国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11座城市和5大国际机场。如今南沙这一片热土,它的名字更像是一种隐喻,这是一座承载国家战略,享有政策优惠,吸引全球人才的金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首。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作为核心科技高地,也成为南沙着力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就在一个月前,5月17日,9个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在广州南沙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300亿元,达产年产值630亿元。多位半导体企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招商政策的力度、人才聚集程度、终端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颇为看重的方向。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南沙正在为创业者们提供创业“车库” ,降低综合成本,留住更多人才。当然,半导体产业仍需要长周期的投入和科学布局,眼下的大湾区中,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重要区域正齐头并进。南沙:重塑差异化产业链近年来全国都在进行半导体产业布局,对于南沙而言,如何差异化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在政策层面,南沙连续推出新政。据南沙区区长董可介绍,芯片项目落地南沙,除了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和“四链”融合政策,还能独享最新推出的“强芯九条”政策。作为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南沙制订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即“强芯九条”)。比如,对新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给予总投入10%、最高3亿元落户支持;按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际投资额30%,给予最高3000万元一次性补贴;按照企业实际流片费用50%,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对于南沙如何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半导体产业,芯谋咨询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道,第一要认真谋划,科学规划,还是要能够找出南沙自身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又能够填补国家空白,然后又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立足之地的领域,而不是搬砖式的建设。第二,要有大项目。南沙在化合物半导体之外,应该在半导体更大的集成电路领域里要有所布局,大的制造项目非常重要。第三吸引更多国际化的高端人才。这个时候如果在国内挖来挖去的,只会对国内的产业造成不好的影响,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在曾庆洪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机会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三极。他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其一是湾区提速跨行业融合创新。当前湾区的汽车企业正在加大芯片投资的布局,广汽愿与芯片企业在研发、生产、封测等领域合资合作,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芯片赛道为切入口,借助行业景气周期共同发展壮大。其二,未来湾区汇聚的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吸收核心零部件在此设立AB点近地化供应,特别是芯片封测工厂等,广汽有280家在上海的配套。其三是大湾区“产学研”形成合力,通过设立大湾区芯片研发中心等攻坚技术难关。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风起,构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广州南沙正成为新星。
追溯芯片制造历程,最初就是从沙子演变而来。如今,有“沙”在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芯片事业新引擎。在珠江口,南沙与前海碰头,与横琴握手,共同谋划半导体高地。
来源:半导体行业联盟
作者:倪雨晴 编辑:张伟贤
投稿/推广/广告/入群/赞助/转发 咨询ictes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