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技术阅读
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子技术应用 > 技术阅读 > ​台积电即将实现3nm工艺,中企却不断加码28nm,这种做法对吗?

​台积电即将实现3nm工艺,中企却不断加码28nm,这种做法对吗?

台积电即将实现3nm工艺,他企却不断加码28nm,这种做法对吗?



在相关限制之下,含美技术的企业,在自由出货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体现在芯片领域,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零部件,在获取途径被切断之后,才知道依赖海外技术的弊端。



目前国家已经把集成电路纳入一级学科,企业也在积极配合各大高校培养定向人才,实行产教互联的方式,让他们一毕业就能够快速进入岗位工作,国内芯片产业链的问题,综其原因也就是人才方面的缺失。



在限制华为以及俄市场的过程中,也让全世界看透了“科技无国界”的谎言,目前包括日、俄、欧盟等等国家,都顺势加入了“去美化”技术的队伍。



日企佳能是光刻机的鼻祖,就是因为受到了相关限制的原因,导致不得不放弃了尖端技术的研发,但其底蕴还是存在的,目前已经正式官宣恢复了光刻机的研发,这对于打破ASML对于光刻机的垄断,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俄市场针对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也越来越频繁了,而研究所已经接下了光刻机的研发项目,所采用的正是最先进的X光射线技术,经过实测在实际效果上并不会比目前EUV光刻机所使用的极紫外光差。



28nm芯片有意义吗



俄芯片厂商也接下了任务,要在年底实现90nm芯片的自主化,后续还将投入3万亿卢布,用于芯片全产业链的布局,争取在2030年实现28nm的目标。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数字会觉得诧异,2030年才能实现28nm工艺,这可是台积电十年前的技术,来回相差了20年,那这28nm的芯片还有任何意义吗,而此前国内的院士,也呼吁中企要把重心放在成熟工艺上,而这成熟工艺所指代的正式28nm的芯片。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厂商,很快就能够实现对于3nm芯片的量产,从目前的市场来分析的话,的确在性能上是过剩的,能够使用的范围也仅限于高端手机领域,因此在使用量上不会太多。



即便是5nm的芯片都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但随着智能时代的进一步发展,28nm的芯片真的就能够满足需求吗,院士所说的把握住成熟工艺,不要去追逐台积电的步伐,真的符合时代的发展吗?



和台积电存在的差别



根据最新的消息声称,台积电的3nm工艺,将会在今年下半年进行生产,但由于产能是新建设的,在出货量上也非常有限,而3nm芯片还没站稳脚跟,就传出了2nm芯片要在2025年量产的消息。



而三星同样也在准备3nm的产能,而目前预定3nm芯片的企业,也只有英特尔以及苹果公司,而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都在5nm、7nm工艺上,台积电的主要营收却是来自于7nm的工艺,由此可以得知越小的制程工艺,实际的需求量就越小。



此前中芯传出了已经掌握7nm工艺,但由于没能获取到EUV光刻机,这也导致了始终无法实现量产,随后又传出了N+1、N+2工艺,但并没有实现最终的商用,说明光刻机对于现阶段的芯片生产,还是占据着决定性作用的。



为了满足现阶段芯片的使用需求,此前华为还宣布将会致力于先进封装工艺的研发,“双芯堆叠”工艺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向,把两颗同等制程工艺的芯片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性能成倍的提升,这或许将成为华为解决芯片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中企不断扩产28nm产能



7nm芯片没了消息,反而还耗费千亿资金去扩产28nm产能,刚开始中芯这样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但实际上28nm是芯片制造领域的一个分水岭。



俄市场同样也把目标制定在了28nm,这足以说明一定的问题了,根据专业机构数据统计,28nm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0%以上,相当于全球过半的需求都在28nm芯片上。



而目前全球性的缺芯状态,也主要源自于这方面,眼下火热的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等项目,对芯片的需求同样维持在这个水平,毫不夸张在未来十年时间内,28nm芯片依然会成为主流。



能用28nm芯片解决的,厂商自然不会韩耗费那么大的资金,去采用更加先进的工艺,因此国内院士的呼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国内企业的确需要在成熟工艺上站稳了脚跟,才能更好的在芯片领域取得成就,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


赵工

13488683602

zhaojh@kw.beijing.gov.cn

欢迎各公众号,媒体转载,申请加白名单秒通过

投稿/推广/合作/入群/赞助/转发 请加微信1348868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