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健康
据了解,一般人在20岁左右起身体各方面的健康指数便开始了下降的过程,并且这些下降是不可逆转的,不管我们怎样缅怀那段超级有活力、免疫力极强的青春岁月,那段可以肆意挥霍健康与热情的时光都不可避免地逝去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对于那些善于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的人而言,岁月偷走的只不过是他们年轻的容颜,健康没有离开他们。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只能在中老年岁月中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期待与健康的重逢。对于那些被突发病痛瞬间夺去生命的人而言,留下的却是永久的遗憾。
面对年龄与岁月的残忍,我们只能通过对自己的关注与呵护来抵抗。王莹认为:“大多数人从35岁左右应该开始监测自己的身体指数。对于很多人来说,35岁是转折点。特别是男性,35岁之后得高血压的人是非常多的。35岁之前的男性高血压患者也比较多,据统计,在25岁到35岁的中国男性人群中,有20%的人有高血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压。”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到底应该监测自己哪些方面的数据,王莹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年轻人而言,特别是男性,如果血压明显偏高,要使用电子血压计定时定点监测自己的血压情况。并且要观察用药之后,血压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有些人是清晨高血压,有些人是夜间高血压,了解了自己的血压增高时间之后,应该在血压峰值到来之前吃药,才能更好地维持健康,这也就要求高血压患者要有定期监测自己血压的习惯。35岁后生活不是很有规律的男性,如果已经检测出血压偏高的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血压计。有人认为高血压是没有办法逆转的慢性病,但实际情况是,高血压在前期是可以逆转和控制的。
除了血压计之外,计步器也很适合年轻人使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步行是很好的运动,一般计步器可以比较准确地帮使用者区分步数。不是说走两步停一步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了,要达到一定的时间和强度后才可以。计步器可以帮使用者测量有氧步数是多少,有速度提示,强度提示等,让使用者真正达到燃烧脂肪、锻炼身体的效果。比如走路至少要持续1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燃烧脂肪的效果,如果没有计步器的提醒,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些。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家用医疗电子产品,王莹还提到,如果自己去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血糖偏高的,或者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也有必要在家中备一台血糖仪,尤其是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更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家中有血糖仪的话会比较方便。而对于想了解自己热量消耗的人而言,可以通过卡路里计来监测自己的情况。
尽管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种种先进的电子产品,但是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监测后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自动好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监测数据,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情况之后,我们主动进行运动、饮食、休息等各方面的调整,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与健康的重逢。同时,家用医疗电子产品并不是万能的,它们所提供的数据也并不能作为医用诊断的数据,身体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后,要及时就医。
王莹对记者说:“国家明文规定,家用医疗器械所测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医用诊断的依据,必要时还是要及时去医院。同时,由于使用方法、方式及测量者身体状态的差异,使用者所测量的数值并不一定是准确的,要注意正确使用。以血压为例,比如在上厕所前后,血压值可能会相差20或30个数值,在测血压时说话或没说话所测出的结果也会不同。另外,测量方法不同也会有误差,比如手臂的位置、臂带的松紧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而就血糖仪而言,很多人在测血糖的时候,手上可能有汗液,或者有人用碘酒(应该用的是酒精)消毒,都会影响血糖测量的精准度。测血糖时,采的血应该是饱满圆滑的血珠,试纸应该要竖着放。试纸开封后要在保质期内用完,避免其受潮或氧化等。”
各自努力
不管电子产品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只有自己。电子产品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健康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从下面一些上班族的反馈上可以看出,想获得健康,只能各自努力。
享受运动而非坚持锻炼
Zara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女生,常常在qq空间分享自己运动的场景,姣好的身材总是赢得阵阵赞叹。但是说起对运动的长期坚持,Zara说:“我不会用‘坚持’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它们有忍受的语义存在。运动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选择,我喜欢。它回报给我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规律的日常,所以自然而然,没有负担。”
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上班族而言,很多人长期受肩颈痛、鼠标手等各种折磨,Zara认为如果身体非常不适要及时就医,同时她还提到:“如果你上班需要长时间久坐,面对电脑,那么除了鼠标手、肩颈疼痛之外还有更为严重的健康隐患,总的来说就是背部持续拉长无力、前胸腹片紧缩无力。一天坐八小时后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也不能弥补,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能站着进行的工作决不坐着,多起身倒水、喝水,去卫生间,每隔40分钟或1小时起来拉伸一下,或做一下广播体操都是极好的。同时,正确的坐姿和体态也非常关键。
很多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发现自己在慢慢变胖之后,也想到要运动,却不知道从何下手。Zara的建议是:“对任何一个刚开始运动的人来说,最需要注意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关注你身体的反应。如果去健身房,那么器械和各类课程都可以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尝试;如果没有条件去健身房,那么跑步、跟随各类视频做运动都是开始运动的好方法。至于一周锻炼多长时间,每周几次也需要根据运动者自身情况来定,就我个人而言,我每周会保持4到5次、每次1小时左右的运动量。开始运动后你会发现,起初运动中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呼吸不畅等情况,但这些情况会随着你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改善,所以怀抱希望继续吧;如果日常生活工作比较繁忙,那么既然你做了开始运动的选择,那么我建议你给自己每天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然后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
为了让运动变得更有趣,Zara在运动的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电子产品及软件,比如心率表和手机上的跑步软件——咕咚运动。她认为这些电子产品会使运动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把握和感知,但关键在于坚持运动,它们才有用武之地。
喜欢用手机计步
Sungwoo是一名公司职员,平常坐着办公的时间比较长,偶尔也会走动。Sungwoo为了查看自己的运动量,每天都使用手机中的计步器功能,目标设定在每天1万步。当达到1万步的目标时,手机会有铃声提醒,并且还会在手机中生成近期走路步数的记录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最近的运动量。
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Sungwoo也使用了欧姆龙的体脂仪进行了检测。他先输入了年龄35岁,身高1.75米,然后测量结果是,体重91千克,脂肪率23.7,内脏脂肪15,肌肉率33.7,身体年龄50岁,基础代谢1955。抛开其它数据不提,Sungwoo对于身体年龄50岁感觉倍受打击。“早就知道自己体重超标,却没想到身体很多方面的指标都不是很好,看来真的要开始减肥和运动了。”
有氧无氧要结合
对于健身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阳光健身俱乐部谭教练告诉记者:“电子产品一般只是起到监测身体各项数据的作用,而不会起到直接的锻炼作用,当然一些电子产品会使锻炼更有效果,如使用心率带可以让减脂更有效率。最原始的方式往往反而是最有锻炼效果的,如一些瑜伽动作就是模仿动物的一些动作来做的,比如猫姿势、骆驼姿势、眼镜蛇姿势等等。上班族一周应该锻炼2到4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在锻炼的过程中有氧和无氧运动要结合,做太多的有氧运动的话,只会消耗更多的肌肉,使营养更利于身体吸收,并不利于减肥。减掉肌肉的同时,基础代谢也会降低。刚开始可能会瘦一些,但后面就没什么变化了,肌肉少了的话人反而更容易胖。所以做到有氧、无氧运动结合的话更好。”
小结
正像对抗容颜的老去一样,对抗健康的恶化也是一道永恒的难题,没有人可以不作为就能在流逝的岁月中与曾经的健康重逢。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各种压力,要为了生计奔波忙碌,要身不由己地穿梭于常常黑白颠倒的时光之中。但是不管多忙,都不应该忘记健康是一切的根基,如果在无止境的消耗中离健康越来越远,我们所有的梦想和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幸运的是,不少电子产品给我们维护健康提供了便利。如果能在这些电子产品的提示下积极运动、控制饮食、注意休息,相信健康不会离我们太远的。
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行情,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消费电子》杂志微信,按帐号:1677147594查找添加或扫一扫下图的二维码。快点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
诚聘英才
资深记者
工作地点:广州
招聘人数:1人
岗位职责:
1、根据杂志定位参与策划重大专题、执行包括封面报道在内的重大选题的采写;
2、独立进行栏目的采写、编辑以及版面的编排跟进和校对工作;
3、协助总编展开各项编务工作,包括选题安排、采访布置、文稿质量监督、版面制作跟进等工作;
4、参与记者、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拓展社会资源;
5、完成杂志社交予的其他相关工作。
任职资格:
1、编辑出版、新闻、中文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
2、有媒体出版领域从业经验者优先,具有客户、作者资源者优先;
4、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及团队精神,擅于沟通;
5、了解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出版编辑规则。
6、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突出的文字语言能力,热爱写作,阅读广泛;
7、思路敏捷,能主动和开放性思维,积极稳重有责任心。
高级编辑
工作地点:广州
招聘人数:1人
岗位职责:
1、根据杂志定位参与策划重大专题、执行包括封面报道在内的重大选题的采写;
2、独立进行栏目采写、编辑以及版面的编排跟进和校对工作;
3、负责文案的撰写,包括新闻稿、软文、活动策划案、对外宣传性文字工作;
4、管理和负责行业相关及主流媒体的资源对接、整合及沟通工作;
5、其他相关性文案的编撰与文字性工作;
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任职要求:
1.本科学历及以上,工作经验3年及以上,编辑出版、新闻、中文等相关专业;
2.有优秀的文字、文案功底和编辑策划能力,良好的文案创意能力;
3.有媒体从业经验者优先,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有良好的网络新闻感或相关潜力;
4.有良好的专题策划能力及新闻组织、梳理经验,有独到想法者优先;
5、工作有激情,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
6、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性格沉稳,抗压能力强,工作耐心细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