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造势还是现实
智能家居爆发了吗?
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有人认为已经在爆发,如果再不投入进来,就可能要落后于这个时代了。也有人认为说爆发还为时过早,要再等几年才会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人认为智能家居的热只是媒体、企业在造势,也有人认为行业本身已经热起来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来问一下智能家居是什么,未必有很多人能说清楚,更不用说自己家中已有智能家居了。如果爆发,恐怕也只能说智能家居正处在爆发
的潜伏期。
姚金安认为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在爆发了,他解释说:“如果说三年前,你说智能家居,人家可能马上会问,什么是智能家居,现在一般人即便还不知道智能家居也不好意思说不知道。2011年以前,国内做智能家居的可能不超过20家,现在100家都不止。从去年到今年,我所了解的智能家居的厂商,年增率都在500%以上,并且很多厂家开始实现盈利。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今年已经爆发了。”姚金安很坚定地认为智能家居已经在爆发了,虽然很多人的家中还没智能家居,但是距离那一天已经不远了,换句话说,他认为再不添置智能家居的人很快就OUT了。同时,姚金安认为,现在争论智能家居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已经没有意义了,他说:“美国人表明我们要从智能化时代进入智能家居时代了。在科技行业几乎可以这样说,美国的昨天是我们的今天,美国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国内也有先知先觉者,很多人意识到智能家居已经在默默爆发了。”与姚金安的观点类似,BroadLink的CEO刘宗孺也认为,今年是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的启动年或元年,如果说智能家居还没到爆发期的话,也是快要到爆发期了。
针对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的问题,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姜雪梅倾向于用事实说话,她说:“我们做了调研,2012年之前,做智能家居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基本上没有超过1000万的,也就几百万的样子。去年有些厂家已经做到了2000万,算是很好的了。现在大家都在布局,何时爆发还要看其产品的量何时上得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智能家居还是高端的产品,因为其产量迟迟上不去,价格也一时很难下得来。2013年以前,很多智能家居企业是在亏损的,从去年开始有些公司开始能够持平或盈利。当然,虽然这个市场现在还不是很大,但相信这在未来是很有潜力的。”
与持“爆发论”者的观点不同,刘步尘认为现在说智能家居已经爆发了还为时过早,属于智能家居范畴的一些单品发展形势已经不错了,但是其系统的发展还需要时间。他说:“单一产品在智能方面进步不小,手机、电视等都智能了,现在电视的智能是所有家电产品中智能做得最好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在智能化方面还要弱一点。当这些产品都达到良好使用体验的时候,系统智能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还需要大概3年时间智能家居才能进入更多老百姓的家里,现在单个智能产品还不能做到完全适应我们的要求,还只是具备了初级的技能。在智能家居技术方面,要想达到成熟的程度没有3年是做不到的。要想实现产品的连接,还需要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一个统一的平台,这都需要过程。八九年前很多媒体已经在描述未来的家庭是什么样子,也有相关的展示。为什么现在还在提这个概念呢?我觉得如果要大规模应用到每个家庭中去可能还有难度,具体产品的智能化在技术上还是需要突破的。”虽然认为智能家居的普及需要时间,但是刘步尘认为智能家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普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业内人士李先生也同样认为,现在说爆发点为时过早,炒作的成分更多,他说:“现在没有到临界点,也没有到爆发点,而只是处在一个趋势期。”
智能家居的技术早就出现了,今天出现的这些产品在很多年前也可以实现了,但是为何还是没有真正发展起来?BroadLink的CEO刘宗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他说:“大部分智能家居原来都走所谓的高端路线,比较贵,另外以前的有线的智能家居售后服务麻烦,如果想改动或出了问题了,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另外,之前智能手机和家庭网络尚未普及,有些早期的产品用户体验也不够好,一系列原因导致了智能家居迟
迟发展不起来。”
因此智能家居要想大规模进入到百姓家庭中,首先要看消费者是否买账,如果产品太贵,对于不是刚需的这个产品很多人应该还不会特别愿意去掏荷包。其次,还要看其使用体验如何,如果其稳定性、流畅性无法保证,其口碑不好的话,应该也不会特别受到大家欢迎。再次,如果最终销量无法保证,有些智能家居企业可能就会打退堂鼓。
每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其销量都非常重要,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专注于产品的技术、品质和服务等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许很多人应该更加关心一些销售方面的问题。业内已经有人针对销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爱贝尔公司总经理王鸿就提出国内的智能家居销售商的意识和观念很重要,需要提高其销售技能,其公司本身也会对销售进行研发,把销售当作产品一样去研发,最终保证该产业的良性循环。对于销售,刘步
尘也很重视,他说:“如果产品研发成功了,但是由于价格太高等原因没人买,产生不了效益,行业还是难以发展起来。比如,10年前就有了电子商务的说法了,当时也有公司在大力推广,但因为当时宽带还没有进入大部分老百姓的家庭,虽然在技术上没有问题,行业却很难发展起来,不少公司就放弃了。我觉得企业经营和产品研发不是一个概念,如果销售不能上量,企业可能就退缩了。有些企业看到预期效益没出现,可能就放弃了。”
总而言之,智能家居看起来很美好,但商业市场很残酷,不是说有了技术和产品,整个行业就会瞬间爆发。并且,即使一瞬间有了爆发性的发展,如果长期销量打不开,还是无法持续下去。不论这个行业是在造势,还是现实中已经很热了,都需要时刻警惕,真正卖到广大消费者手中并获得好的口碑才是行业的胜利。
眼花缭乱的技术
寻找最好的智能家居布局
智能家居是把家中的各种物品都联动起来,可以采取有线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无线的方式,或者采用电力线载波的方式,有线的麻烦但信号稳定,无线的简便而信号不是非常可靠,电力线载波还不为广大百姓所知。如果采用无线,有些厂家采用的技术是射频技术,有的采用的是WIFI,有的采用的是Zigbee,也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不管是从现在还是从将来看,做出一个精准的选择都不是很容易的事,选对了就把握了智能家居时代的脉搏,把错了,可能还没起步就会面临被淘汰的惨剧。
传统的智能家居采用有线的方式,不仅需要专业人员施工、专门公司维护,而且施工周期长,施工费用高,系统灵活性差、维护维修难、扩展能力低,很多项目建成后用户根本无法更新升级,让消费者苦不堪言。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有线的智能家居,一般走高端路线,如酒店、别墅,以工程为主。对于这类企业,历史已经淘汰了很大一批。”但同时,有线智能家居也有信号稳定、比较适合B2B的项目等优势。
对于无线的智能家居,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薛慧说:“无线智能家居,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装,有些产品甚至可以用双面胶贴上去就可以用。不像有线的,一旦准备好了,就不能随意增加什么设备,增加的话会很麻烦。”她比较认同的是无线的技术,薛慧补充说:“我们采用的是Zigbee技术,其功耗很低,传感器中3伏的电池可以用两年以上,并且比较安全可靠。射频技术已经大势已去。Zigbee开始是不被认可的,起初大家所争论的是用有线还是无线的问题,后来很多人认为无线是个趋势。当然,没有什么技术是完美无瑕的,都需要不断提升。”Zigbee受到了一些厂家的肯
定,但其较高的成本也将智能家居的价格限制在较高的层次。业内人士李先生认为:“Zigbee技术成熟一点,成本也高一些。”
针对一些厂家对Zigbee技术的推崇,BroadLink的CEO刘宗孺持不同看法,他说“Zigbee马上就要死了。大多数人的手机里一般没有Zigbee,手机里没有的话,这个市场永远起不来,因为用户对其不熟悉。蓝牙4.1将是Zigbee最大的替代品,可以从芯片厂家的动态了解到这个趋势。”
在有线无线之外还有一种是属于电力线载波的技术,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姜雪梅认为电力线载波技术综合了有线和无线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她说:“有线是最稳定的,但施工及其系统构成很麻烦。无线虽然不用另外布线,但信号有限制,隔得远的话信号比较弱,比如别墅分为楼上楼下,无线信号可能穿墙能力比较差。再者,虽然无线的辐射性可能也没有多大,但有些人还是比较担心。而电力线载波有几十年历史,结合了有线与无线的特点,可以保证信号,也不用太担心辐射的问题,同时具有有线的可靠,无线的便利,比较环保。但电力线载波应用不是很多,因为其技术比较复杂,现在该技术主要用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个人家庭应用的还不多,我们也是刚推到市场上,在给一些房地产商做样板间。”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力线载波技术因其不是非常便利,要应用到智能家居方面的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智能家居的技术,虽然很多厂家都表明自己已经突破了很多方面,但至今仍没发展起来的智能家居不能不让人疑心其在技术方面依然受到一些限制。对此,刘步尘说:“我觉得一方面,我们中国对智能的研究,多是在某个点,某个切片,某个小的领域的局部突破,系统上的突破还是不够多。我们没有开发出什么普及的系统。另外,中国企业搞的系统大多不被国际社会认可,也不被国内同行信任。现在智能方面有了起色,单品方面销
售比较好,但是离智能家居系统还是比较远的。很多地方,包括许多你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改造和突破。”
针对众说纷纭的说法,很难下定义到底哪种技术是更适合智能家居布局的,也许可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厂家能将其所选用的技术发挥到最佳水平,只要用户对其技术的便利性感到满意,选用何种技术都无可厚非。而至于占主导性的技术,只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市场会做出最好选择的。
从“战国之乱”到“大一统”
智能家居中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十余年前已经刮过一次智能家居的风,这次风再刮起时,很多人开始关注智能家居中那些很少为人知的问题。比如网络稳定性需要加强、技术基础不够扎实、系统平台无以统一、真正的物联与自动的智能还无法大规模实现、大多数消费者对其缺乏认知度、一时上不去的销量成为很多厂家的痛处等等。如果没有深入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空凭一腔热情、跟着躁动的潮流而动的话是无法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如果这个行业要真正崛起,该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其中问题包括网络的统一性、兼容性及稳定性需要改进,平台及标准亟需打造,技术及服务有待提升,应用需要更丰富多样等等。
北京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销售中心主管刘宏韬认为发展智能家居需要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他说:“目前网络的高效已经做到了,但稳定性还需要提升。如果要达到智能化,家里不布三四十个点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小区或更大范围就需要更多点,这也就需要更加成熟的网络,以保证产品使用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对于国内智能家居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圳市科道智能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金安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和国外不一样。比如从科研上来说,一般而言,美国人做事比中国人踏实很多,不管是基础科学的研究还是高科技应用的研发,他们有韧性,并且会沿着科学的、合理的、正常的方向发展,是有轨迹的。在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中,大家缺乏的就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智能家居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大家都各自扮演一个角色,慢慢发展。目前,国内智能家居有四个问题不能忽视。一是网络安全的问题,黑客已经告诉我们了,一旦家庭网络被入侵会出现什么后果;二是缺乏通信协议或标准,我希望这个标准是由中国人做的,要规范化,将其达到一致和统一;三是还不够智能,很多智能产品还不能自动为人服务,智能家居不应该总是需要去控制,而应该是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前身;四是尚缺少很多服务,智能家居是为家庭和个人服务的,没有服务,意义和价值就不大,如医护、养老、社区O2O服务等都要配套,智能家居才会赢得更多用户。”
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部门经理丸山 豪认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协议会促进智能家居行业更好的发展。他说:“从一些其它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统一的标或协议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比如美国制定了手机标准后,很快传到欧洲、日本等,很多运营商也接受了标准,这样在手机领域就有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日后手机也获得了大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应该也有一个同样的规律,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协议,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就可以更便利了,如果都不匹配,可能很多人还是宁愿维持原来非智能的样子。” 业内人士李先生也同样认为要更好发展智能家居,网络通讯需要稳定性,他说:中国网络环境还比较复杂,要解决其网络兼容性的问题。”BroadLink的CEO刘宗孺说:“在智能家居中占很大比例的家电不像PC,没有标准化的东西,要让这些产品联通起来是很困难的。平台和想做平台的都在做这个事情,如果都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合作,市场才会更快起来。”
在智能家居中,其应用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大家关注。对此,中怡康市场研究机构品牌总监左延鹊认为针对智能家居的应用推动主体丰富,但仍需加强统筹规划,他说:“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最终目的是满足广大用户的多种需求。智能家居主要实现数字视听娱乐、多媒体互动、安防与远程控制、智能家居与节能、智能社区、社会公共服务等六大类功能,对产品和系统的稳定性及应用便捷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其应用的跨度很大,因需求差异而多样变化。目前我国的应用推动主体有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这些推动主体各有所长,对应用的推广模式也不尽相同,都在为数字家庭取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积极谋求大的突破,但目前力量分散。需要集结单独的力量,长短互补,统筹布局,规划发展,才能满足用户获取丰富便捷应用的最终需求。”除了应用,在智能家居的技术方面,左延鹊认为虽然具有一定积累,仍亟需加强创新与联合,他补充道:“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家居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和融合性,涉及各细分领域的多种技术,一般以标准和专利的形式表现。在标准方面,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结合我国产业实际情况,探索并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家庭标准,但由于与国外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业界主要采用相对成熟的国外标准。在专利方面,国内外专利部署竞争激烈,国外公司构建专利屏障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国具有一定专利积累,并在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国外科技尖端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联合。”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智能家居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国际合力去做才有可能解决,单单靠某个国家的努力是很难将智能家居真正普及起来的。他认为在这场“战役”中,冲锋陷阵者可能还是谷歌、苹果等国际大企业,他们可能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推出相应的系统或平台,而国内的很多企业更多可能只是在后方源源不断地推出新鲜智能的单品,以增加这个行业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他倡导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刘步尘说:“开发统一的智能家居平台或系统等这样的责任可能还是要谷歌、苹果、微软等来承担,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同时国家也需要抓紧制定智能产品的标准,没有标准企业就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会导致产品之间不匹配,像以前的手机充电器一样,换了手机就没法用了,既浪费又很麻烦。”
虽然整个智能家居业界都在呼吁一个统一标准、平台的出现,但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几乎没有谁有这个能力,因而统一的目标也就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爱贝尔公司总经理王鸿认为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说:“统一会有点难,真正统一可能是10年20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每个品牌商,都想分智能家居的一席之地,不想被人控制。现在还是群雄并起的阶段,还没到统一的程度。”在这场“战国之乱”中很多企业都做着“大一统”的英雄梦,而真正实行起来却很难。(未完待续)
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行情,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消费电子》杂志微信,按帐号:1677147594查找添加或扫一扫下图的二维码。快点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