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犹如遇上火苗的干稻草,一燃不可收拾,从中暴露出的种种劣迹也屡遭诟病。
劣迹一:数量多,强搭太霸道
北京的邓先生今年4月5日购买了一部三星手机,一开始使用便发现手机预装了许多软件,有阅读圈、电影圈、爱奇艺、浏览器等等。
对于这些软件,邓先生称:“其实很多都没用,感觉就是强加给我们消费者的,好像八十年代买啤酒必须搭凉菜一样,买了手机就得带这些软件。以前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啤酒紧缺,可这年代竟然还有强加给消费者的,太不应该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手机预装软件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运营商向手机厂商定制时,要求手机内部绑定自己的相关应用;二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将自家研发或与之建立合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内置于手机中;三是在手机层层分销过程中,代理商与软件商合作刷机预装软件。
劣迹二:占内存,影响运行速度
2013年春节,珠海的袁先生购买了一部HTC手机,被预装了浏览器、视频、导航、地图以及一些游戏软件,而且时常收到软件更新的提醒。使用半年后, 袁先生发现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照片经常无法储存,总提示内存不足。不久前,袁先生让专做手机维修的朋友帮忙检查才发现,原本2G内存竟被软件占了三分 之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升级,版本也会逐步更新,下载到手机上的文件会越来越多。又比如一些地图软件,一般是在使用过程中同 步下载、逐渐完善的,会慢慢侵占手机空间。这种情况下软件使用的次数越多,占用的内存也会相应增大。
劣迹三:流量,流量,偷你没商量
为了方便手机上网,山西的秦小姐购买了一款大屏幕三星手机。使用中,秦小姐发觉自己包月的流量总是用得特别快,于是登录运营商官网查看话费明细,发现 手机每月均有多次在凌晨产生流量的记录,而该时段自己并没有上网。秦小姐联系运营商也没查出个所以然,直到近期看了报道才恍然大悟。
据了解,许多手机软件会经常自动更新,例如一些天气类的软件,这类软件需要刷新来显示最新天气信息,而刷新则需要流量。倘若手机网络连接处于打开的状态,这类型的软件便会自动更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耗掉很多流量。
劣迹四:推送流氓服务,暗自扣费
广州的詹先生使用的是一款华为手机,平时手机只是用于接打电话,短信也基本不发,可近两个月的话费却明显增多。当詹先生查询话费明细时发现,其中有十 几笔短信费,每笔扣费在3到5元不等。原来詹先生有几次将手机交给女儿玩耍,可能女儿误点了某些软件,没想到竟被扣费。
对此,一手机厂商的工作人员表示,品牌厂商在手机出厂时一般会选择预装应用广泛、知名度大的手机软件,而且厂商会对预装的软件进行筛选,通常不会有此类流氓软件。不过手机出厂后还存在其它的预装环节,这是厂家控制不了的。
劣迹五:用不着却卸不了
罗先生打算卸载一些不需要的软件,可是打开应用管理界面才发现,许多软件根本不支持“卸载”功能,只能选择“关闭”;有的软件虽然点击了“卸载”,但在应用管理列表中却依然存在。难怪许多消费者称这些预装软件为最牛的“牛皮藓”。
罗先生试图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帮忙卸载,但得到的答复是卸载后将不再享受正常“三包”服务。据了解,许多知名手机品牌均执行此规则。
有厂家的售后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很多预装软件均不能卸载,尤其是厂家自己研发的软件。卸载这些软件一般要破解权限系统,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安卓开放 源系统,以维修站目前的技术,卸载的过程中可能会更改其中的某些参数,会导致运行不正常。我们一般不建议用户这么做,如果用户执意要卸载,我们会跟其说明 不再享受‘三包’服务。。”
手机预装软件着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头痛,除了上述的情况外,手机预装软件还可能会对用户隐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3 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检测与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检测到的2000多个恶意应用中,已被下载近4500万次,在所 有应用下载量中所占比重高达11%,即用户每下载9款应用,其中就有1款属于恶意软件。
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行情,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消费电子》杂志微信,按帐号:1677147594查找添加或扫一扫下图的二维码。快点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