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想法都要落地
雷桂斌大学毕业后想自己做事,他打算开个二手电脑店。得到家里的支持后,雷桂斌来到广州,在中山六路上租了个店面。自2000年到2003年,雷桂斌 将店面不断扩大,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他想:销售二手电脑毕竟只是赚取其中有限的差价而已,从长远来看并无多少发展前景,便想到了要进军生产制造业,并瞄 准了笔记本电脑电池行业。
于是从2003年开始,雷桂斌在深圳建厂生产笔记本电池,主要做代工。当时国外对笔记本电脑电池的需求量比较大,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张,雷桂斌的工 厂也从几十人扩展到600人的规模。但代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很大,金融风暴、美元贬值等突发情况使雷桂斌叫苦不迭。他说:“我们做代工,实际上还是给别人 打工的,没有前景,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主动权,别人可以随时替换你。我们常常跟客户谈我们对产品的设想,谈了半天,他们说:‘你想法很好,但价格上要低 一点。’这时我们就会很无奈,只能听客户的,把自己的想法都收起来。”熬过了艰难的关口之后,雷桂斌思索着未来到底何去何从。在2010年左右雷桂斌开始 关注巨大的内销市场,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有想法就喜欢付诸行动的雷桂斌开始制定方案,加入到品牌建设的大军中。他说:“做品牌很有意思,你所有的想法都可以落地。”正如移动电源的研制过程一 样,雷桂斌想法落地的过程也是经历了重重考验的。刚开始打算做移动电源时,他先做了个详细的方案,去寻求投资方的支持。在投资人答复之前,他已经仔细考虑 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了如何应对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充分的准备让他在一个月内就得到了投资人的支持,当投资方说“投!”的那一刻雷桂斌知道自己 的事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拓新的事业领域的同时,雷桂斌也并没有放弃以往的事业。他深知现在PC正走下坡路,PC电池的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但为了给自己的事业留一个缓冲 期,他的工厂如今仍在继续做PC电池的代工生产,其工厂生产的电池占全球笔记本替代电池30%左右的份额。他表示,待到移动电源等新的产品线建立起来后, 他会慢慢把力量都转入到更有前景的产品上去。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雷桂斌已尝试了三大重要领域。初做销售,与电子产品结缘;后做制造业,成为代工中的一个链条;现在转入到品牌及生产线的打造中,怀 揣了复制更多条生产线的梦想。每当有想法的时候,他都会让其落地。想法不断实现,又不断被自己推翻,在努力的过程中他终于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
有所为有所不为
雷桂斌当初放弃了经营电脑的生意,转行生产笔记本电脑电池,如今又投入到移动电源的生产中来做品牌,每一个选择都是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权衡后做出的, 每一项决定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放弃。对于雷桂斌来说,虽然每一个转变都经历了痛苦纠结的思索过程,但一旦选择确定下来后一切都会变得日益坚定。
选择做品牌之后,雷桂斌带领研发团队潜心研究产品。经过一轮轮的否决,最后定版的罗马仕移动电源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致使好多人追过来让雷桂斌给他们坐 OEM。雷桂斌做OEM已有10年了,他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利润,更知道包含着多少痛苦,这一次他坚决说:“不做,我们的移动电源不做OEM。”
回忆起10年间做OEM的往事,雷桂斌说:“笔记本电池的寿命平均是两年,自2003年至2013年间我们产品的型号共有700多款,有700多套模 具,1400多个模具。当时,我们最有价值的是这些东西,而现在最没价值的也是这些东西。当时每个模具平均要3万块,现在卖废铁大概600块一个。做得很 累,很痛苦。全世界最痛苦的工厂就在我们那里。”
正因为经历过做OEM的苦处,如今他在移动电源设计上特别注重简洁。他说:“我们把移动电源做成家族式,就是出于不断做减法的考虑。”如今罗马仕的五 款移动电源除了大小上的差异,其它方面并无差别。都是白色,都是相同的模样,都彰显着罗马仕的极简风格。雷桂斌特别指出:“我们要的是简约,不是简单。简 约的风格提供给消费者所需要的体验。”
追求简约,除了从产品上入手,雷桂斌在营销模式上也只挑了一条路——线上销售。雷桂斌说:“我们只选线上,希望把线上做精,是因为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全 球品牌。线下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我们很难切入进去。线上是比较好切入的,并且互联网的效益也高。如果选择线上,我们的产品就很容易走出国门。如在亚马逊上 销售,我们人在国内,生意却在国外。”目前罗马仕公司的员工正投身于线上营销的工作,专注也为罗马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销售量的不断攀升显示出雷桂斌选择 的正确性。
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让想法落地,让雷桂斌体会到乐趣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想法落地之后,通过客户的反馈他才知道这个想法到底如何,也就明白了 是按照原设想走下去,还是转换方向。雷桂斌说:“虽然有时觉得我们的设计很好,但可能不被客户认可。如连接数码产品与移动电源的线我们原来做得很短,这样 充电效率会更高。但很多客户反映说:‘你们为什么要这么省钱,把线做得这么短?’实际上我们用的短线的材料也是很贵的,并不省钱。但客户既然这样说,我们 就只好调整我们的方案,现在做了比较长的线。再比如,移动电源上的灯我们也试验了多种模式,开灯的最快速度是连按两下打开,这样即使你无意中碰到开关灯也 不会亮。但后来客户却不认可这种方式,我们只好被迫将其改成长按3秒打开的方式。” 雷桂斌之前做OEM时对于不能直接收到客户反馈深感遗憾,现在终于能收集到这些一手资料,对于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有了更大的把握。为与不为之间的转变也有 了充分的依据。
雷桂斌说如果做错了什么事情,自己可能不会明明白白地去认错,但一定会改正错误。正如工作中有所为与所不为的区别,在生活中雷桂斌也持有相同的观念。 他说:“工作是我的,我是家人的,我不能把属于他们的东西完全剥夺掉。”近来,雷桂斌会有意识地抽时间陪伴家人,一个星期至少抽出一天时间陪太太与孩子。 雷桂斌在家人面前展现出越来越温和的一面,在工作上却仍是雷厉风行,他说:“事情要么不做,落实后就要往死里做。”
落实后往死里做
在选择自己做品牌和产品线的路上,雷桂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说他太固执,有做OEM那么轻松的赚钱机会不把握,非要自己去辛辛苦苦地一切从零 开始搭建。雷桂斌说:“我有时也感觉自己太过执着,在那一瞬间很多人批评你,说不要那么坚持,可以做OEM,但我说现在还没盖棺定论。等过一段时间,事情 有了结果以后,你再看看当初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的行事风格就是落实前可以好好考虑,一旦落实以后就要做到极致。”
从做OEM到做自己的品牌,雷桂斌坦言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他说:“完全是从一种思维跳到另一种思维。原来是人家给你什么就做什么,现在从产品设计到渠 道建设到零售终端,每一步都要投入很多东西。我们知道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做OEM是没有未来的。但我们还有研发人员的优势,在研发上还可以大做文 章。”
现在罗马仕的研发已有了初步成果。雷桂斌说,目前罗马仕要往死里做的事就是建模,打造出一条生产线、一个销售平台,由研发,营销,到终端销售等都包括 在内,并以量取胜。据雷桂斌介绍,罗马仕在投入到线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再做到同行业产品的销售前三名,已尽显其竞争力。
谈到未来发展的具体方案,雷桂斌说:“以后,罗马仕的品牌不仅是移动电源,还是一个应用方案。比如我们有车充,插头等,是整个3C的解决方案。以后还 会包括其它3C类产品,包括优化生活品质的产品,比如电动灭蚊灯之类的商品。电子产品销得很快,功能指向性是很强的。在我们具有生产、销售平台的前提下, 如果能与研发人员有效合作,就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更快地推出产品。”
按照雷桂斌的设想,只要他们坚定目标走下去,将来必定充满希望。他说:“我们希望用中国的成本做出具有世界水准的产品,同时以中国的价格销售。”乐观 预测未来的同时,雷桂斌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也作了充分预测,他说:“未来的困难很多,罗马仕的产品线是否能成功打造出来,我们是否能打败对手、扎根国 外,是否能实现与研发人员的合作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未知数。我们从没想过要放弃,如今已经落实了目标,剩下的就是一心一意去做。”